赖清德等抛出以“和平保台”取代“抗中保台” 国台办回应******
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表示,“台独”与和平水火不容。岛内一些政客,如果真的要台海和平,就应该放弃“台独”分裂立场,回到“九二共识”基础上来,不要再当外部反华势力的棋子。
11日,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。有记者提问:近期赖清德等岛内政治人物多次抛出以“和平保台”取代“抗中保台”,被外界视为民进党有意调整两岸论述。对此有何评论?
对此,马晓光表示,要和平、要发展、要交流、要合作,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,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。“台独”与和平水火不容。岛内一些政客,如果真的要台海和平,就应该放弃“台独”分裂立场,回到“九二共识”基础上来,不要再当外部反华势力的棋子。
新华全媒+·新春走基层丨当“找北”遇上极寒——“中国北极”热腾腾的“冷资源”****** 1月10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北字广场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10日,在漠河市北极村,游客乘坐马拉爬犁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的清晨景象(无人机照片)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是1月7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夜景(无人机照片)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滑雪场内体验滑雪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漠河市北极村民宿经营者史瑞娟在打扫门前卫生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出站的游客在漠河火车站外拍照留念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7日,游客在漠河市北极村冰雪童话世界内游玩。 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,冬季漫长,气温极低,素有“神州北极”之称。近年来,漠河市借助当地“最北”与“极寒”的自然地理条件,大力推广冰雪文化,丰富冰雪旅游产品,吸引游客前来“打卡”,体验“极寒找北之旅”,变“冷资源”为“热经济”。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